<video id="llb7u"><li id="llb7u"></li></video>
<var id="llb7u"><sup id="llb7u"></sup></var>

        專題專欄
        您的位置:主頁 > 新聞資訊 > 專題專欄 >

        會龍蠶繭向綠色養殖要效益

        發布日期:2022-07-01 10:14瀏覽次數:文章來源:  未知

         

        蠶農正在采收蠶繭。

        ●劉維文/圖

        “我家這個繭子,比市場價高15%到20%。今年養5季蠶,收入就有1萬多!”望著如雪似霜的蠶繭,會龍鎮石門樓村村民龔連瓊笑瞇了眼。

        高坪區桑蠶養殖歷史悠久,會龍鎮更是遠近聞名的蠶桑示范基地鄉鎮。近年來,該鎮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的蠶桑產業發展道路,既守住了綠水青山,又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。

        從“單打獨斗”到“抱團發展”

        會龍鎮屬典型丘陵山區,氣候適宜,排灌條件良好,綠樹繁花處處可見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該鎮家家種桑、戶戶養蠶,頗具規模。然而,這種以村民自養為主的產業模式競爭力小、抗風險能力弱,當地經濟發展的“勁”提不上來,蠶桑產業逐漸沒落。

        2020年,乘高坪區鄉村振興“633”行動的東風,會龍鎮走上標準化、綠色化的種桑養蠶之路,招引業主建設綠色有機蠶桑產業基地,由南充市蠶業管理站、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給予桑蠶養殖技術支持,由鎮政府統籌懂技術、有能力的村民入園務工,建設糧經復合現代蠶?;?,鼓勵蠶砂回田資源循環利用,將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行到底。

        楊澤武是會龍鎮引進的業主之一。在落實蠶?;貙嵤┓桨钢?,會龍鎮黨政干部會同桑蠶養殖專家對選址進行反復論證,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宣講土地流轉細則,打消村民顧慮,逐步形成“公司+集體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??紤]到部分村民技術不專業不成熟,會龍鎮又多次組織村民開展桑蠶養殖技術培訓,前往綿陽等地觀摩學習,增強了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。2021年,楊澤武的蠶?;氐谝患拘Q繭上市,產值達到50萬元。

        從“隨意散漫”到“綠色種養”

        走進會龍鎮石門樓村的標準化養蠶大棚,只見一個個蠶繭潔白無瑕,村民正在將蠶繭從方格中小心摘下,再進行統一晾曬。楊澤武舉起一個蠶繭向筆者展示,不過成年男性一個手指節大小的蠶繭,卻能拉出一公里長的絲來。這種繭絲纖度細、彈性好、耐摩擦、生絲等級高,今年收購單價達每公斤50元,被制成生絲之后銷往世界各地。

        筆者了解到,蠶是一種十分“嬌氣”的生物,一旦沾上農藥、病毒等必死無疑,所以蠶繭的質量直觀反映了養殖過程是否綠色、科學。

        為保證產出凈度優、等級高的蠶絲,會龍鎮的蠶?;貙嵤┤鞒叹G色種養。在種植桑苗時注重行間距、打窩尺寸的科學性,在桑樹間復合種植大豆玉米,有效提高土壤利用效率,并采取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,堅決杜絕農藥、除草劑使用,確保桑葉綠色無污染;在養蠶基地,配套建設小蠶共育室、儲桑室、調桑室、消毒池、蠶砂處理坑,引入省力化蠶臺、消毒設施設備、切桑機、方格蔟等專業設備,采用綠色生態養殖模式;在蠶砂回田時,進行腐熟、深埋等操作,有效避免病蟲二次傳播,也為糧經復合現代蠶?;卦鎏砹擞袡C肥。

        截至目前,會龍鎮已建成5000畝糧經復合現代蠶?;?、10座現代化標準養蠶大棚,有效帶動了石門樓村、硝廠村、老場埡村、熊家橋村300余戶村民增收。

        0817-2719266

        17694807098

        備案號:蜀ICP備2020030241號-2

        • 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•   [掃一掃]


          關注 好充食

        草民网限制A级福利片

        <video id="llb7u"><li id="llb7u"></li></video>
        <var id="llb7u"><sup id="llb7u"></sup></var>